为什么说健脾养胃“清宫八珍糕”是“千年养生第一糕”?
来源: | 作者:advertising-100 | 发布时间: 2024-01-31 | 2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清宫八珍糕”是清宫养生名吃,由党参(或人参)、茯苓、白术、薏米仁、芡实、扁豆等八味中药组成,不寒不热,平和温补,健脾养胃,屡有奇效,故宫中常用之。

中医的“脾”,并非专指西医解剖学的脾脏,而是几乎包括脾、胃和肝脏在内的所有消化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,为人的后天之本。在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对脾的功能概括为四条,即脾主运化、肌肉、四肢和脾统血,这些功能说明,脾虚是导致营养不良、气血亏损、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中医在延年益寿方面十分重视健脾益胃,以强后天之本。其中,八珍糕就是古代宫廷用来强脾养胃的一剂良方。据说八珍糕是讲究养生的乾隆钦定的,也是他每天的夜宵。清宫医案记载,“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,至八月十四日,皇上用八珍糕四次,用过二等人参八钱。”“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,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,皇上用八珍糕九次,用过四等人参四两五钱。”当时,乾隆帝已年逾八旬,暮年之人,先后天俱亏,阴阳气血虚损叠至,故频用此糕,亦颇适合。至于方中以党参为人参者,意在加强补气健脾之功效。

为什么说健脾养胃“清宫八珍糕”是“千年养生第一糕”?

到了晚清时期,慈禧太后也喜欢服用八珍糕。清宫医案记载,光绪六年九月十三日,御医李德立为慈禧太后拟八珍糕---茯苓、莲子、芡实、扁豆、藕粉、薏米各二两,共研极细面,加白糖,分两酌量,兑之为糕。据说慈禧后半生因脾胃不和而经常服用此糕。八珍糕为明代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八珍糕加减。原治小儿肠胃薄弱、消化不良、食少腹痛、面黄肌瘦、脾虚便溏等症,有健脾养胃、益气和中之效。据光绪六年九月十三日西太后脉案记载:御医“李德立请得慈禧皇太后右关滑而微大,左关稍弦,余部平平。木郁土弱,不易运化湿气,以致食少难消,胸胁不畅,颃颡如昨,呕饮便溏。今议用理脾化饮汤调理。”李德立于此又疑此为儿童用之八珍糕,似甚对证。专家认为,此药香甜可口,而少药气,饥时可以食用,又可疗疾。用于成人,亦一妙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