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方今制传薪火:国爱堂清宫八珍糕的非遗新生
来源: | 作者:advertising-100 | 发布时间: 2025-02-11 | 10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国爱堂清宫八珍糕,是济南老字号“国爱堂”承袭宫廷古方的经典之作。源头其可追溯至明代御医陈实功所创的八仙糕古方,后经清代御医改良并献于宫廷,乾隆帝极为推崇,奉为养生至品,常食不辍。青州人马爱国的先祖因孩子体弱多病,向同乡御医黄元御请教。黄元御根据孩子的体质,开出了八珍糕的方子,并传授了制作方法。孩子食用后,身体逐渐康复,此后这一方子在马家世代传承。民国时期,马爱国在青州创立“爱国糕饼铺”,将“清宫八珍糕”重现于世,重现御膳风华。后来因商标规制的需要,更名为“国爱堂”,自此开启了百年技艺传承之路。

一、溯古通今:宫廷养生的时空对话

据《外科正宗》详载,八珍糕"服至百日,轻身耐老,壮助元阳",清代《清宫医案》更载乾隆帝"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"之制。国爱堂恪守古法而不泥古,将明代食疗理念、清代炮制技艺与当代食品科学熔铸一炉,其制作体系完整收录于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见证着中华养生文明从宫闱禁苑走向市井民间的历史跨越。

二、君臣佐使:道地配伍的养生哲思

承清宫乾隆古方之魂,秉"药食同源"之训,精选九味本草暗合《周易》"九宫极数":  

人参为君,如日耀中天;茯苓为臣,若厚土载物;鸡内金为佐,似秋风扫叶;山楂麦芽为使,恰春溪化冻;  

更得山药镇坤元、莲子守离火、芡实固坎水、薏米驱巽风、白扁豆调中宫,以五行生克之理构筑生生不息之局。国爱堂立"三不用"铁则:非道地之材不纳,非应时之物不取,非匠心之手不制,方成这一卷可品读的《易经》食笺。  

三、匠心三昧:古法新制的技艺升华

其技之要,首在"炒黄":遵《黄帝内经》"黄入脾"之理,手工炒黄,令药材黄而不焦;次在"破壁":独创陶瓷磨破壁术,既保本草活性,又避重金属之虞;终在"塑形":以九蒸九晒黄精替换糖和代糖,辅以物理冷压定型术,实现"四零添加"(零糖、零代糖、零添加、零米粉和面粉)之突破。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工厂,传统技艺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生。

四、守正出新:非遗传承的时代答卷

今之国爱堂,既有"清宫八珍糕"等糕点,又创“清宫八珍破壁母粉”等冲剂,共两大系列廿余产品,根据"体质辨证食养"体系,首创分型分年龄清宫八珍糕,使清宫八珍糕,更有针对性,使古方焕发现代营养学之光。然手工炮制耗时弥久,古法工艺成本高昂,传统风味与量产需求之博弈日显。幸得济南非遗保护中心鼎力扶持,令昔日宫廷玉食飞入百姓茶席。

此品承载的不仅是唇齿间的甘醇,更是中华养生文明"治未病"的千年智慧。当济南超然楼的晨钟撞响,国爱堂匠人们正以古方为舟,以创新为楫,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,续写着非遗活态传承的时代华章。